1958年-1960s年香港工展會
★看粵語片尋找往昔香港工展會影像
wai tse 【歷史時空】整理
《工展會》起源在30年代初內地徵收關稅時,當時港商外銷遭遇重大挫折,所以就決定開拓南洋市場,於1935年參加在新加坡舉行「第一屆中國國貨展覽會」,由於港貨在南洋備受歡迎,南洋迅速成為香港的主要出口市場之一。當港貨成功開拓海外市場之後,立即進一步發展內銷市場,故於1938年廠商會與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合辦首屆工展會,為期5天的工展會假中環鐵崗聖保羅書院舉行,40家參展商共設86個攤位,展出逾2百種產品。此為工展會之始。
另一個舉辦國貨展覽會的原因,是因應當時日本正在侵略中國,日本貨在中國大肆傾銷,香港的華資廠商為了喚起同胞愛用國貨的熱誠,以抗衡日本貨,因此當時的「國貨展覽會」雖然沒有標明對抗日本,但其「抗日」的意義是存在的[1]。
因為國貨展覽會的成功,中華廠商會萌生了每年舉辦國貨展覽會的念頭。中華廠商會便與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合作,於1938年2月4日至8日,在香港中環鐵崗聖保羅書院舉辦第一屆國貨展覽會(簡稱國展會),不過只有40餘家廠家參與。廠商會在第二屆開始獨力主辦國貨展覽會,於1939年農曆新年期間在九龍華南中學舉行,當時參展廠商達70多間。第三屆於1940年在摩理臣山的一塊空地(伊利沙伯體育館現址)舉行,參展廠商超過100間,當時香港總督羅富國也到場參觀。第四屆起改於聖誕節期間舉行,仍然是1940年,成為了唯一舉辦兩次國貨展覽會的年份,於九龍尖沙咀半島酒店旁的空地(喜來登酒店現址)舉行。
1941年12月,第五屆國貨展覽會本來近乎準備就緒,但日軍於12月8日入侵香港,當年工展會流產。香港日治時期期間,工展會停辦。香港重光後,1948年復辦,仍於喜來登酒店現址舉行。1951年,改稱香港華資工業出品展覽會,人們亦於該屆開始稱之為工展會。1957年,工展會首次使用櫥窗擺放產品,並以「港人用港貨」作大會口號。1961年,改稱香港工業出品展覽會。1967年第25屆,取名為銀禧工展會,於紅磡填海區(今紅磡車站)舉行,香港政府亦首次參與。但由於當時香港各填海區相繼發展,當局認為適合舉辦大型戶外活動的場地不足,導致工展會於1974年至1994年間停辦。
1994年,廠商會創會60周年,工展會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再次舉辦,定名為香港國際工業出口展銷會(諷刺的是在這次工展會舉辦地點,正是20年前廠商會遭政府拒絕撥地的相同地點),之後再度停辦。1998年,為慶祝工展會創辦60週年紀念,工展會於年底開始,連續25天於中環添馬艦跨年舉行。(資料維基)